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地铁成为各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首选之策。地铁站作为地铁系统最重要的部分,建设工序复杂,往往面临多重挑战与风险。新型建造工法、装配式建造、智慧工地技术的一直在升级与应用,使地铁站建设更安全、绿色与智能。
地下水渗漏、基坑变形……地质环境是地铁站施工的主要隐患来源,其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如何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中确保施工安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江苏省南京市地铁11号线一期柳洲东路站,是一座地下四层岛式车站,车站整体的结构最深挖至地下约32米处,地连墙的最深深度达到地下70米。整个车站上面两层施工是明挖顺作,下面两层是盖挖逆作。
“采用明挖和盖挖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整个基坑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稳定,降低基坑变形风险。”项目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在明挖顺作的基坑内,能够正常的看到密密麻麻的277根橙色钢支撑,它们的作用是撑起已经挖好的空间,避免基坑变形。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地铁5号线解放大街站是一个特殊的车站。据了解,根据地质水文情况判定,基底位于地下水位,考虑到施工期地下水位上升的诸多影响,结合此处特殊的地下结构,解放大街站车站主体围护结构采用埋深50米的“地连墙+内支撑”的支护形式进行实施工程,为后续开挖作业提供充分的支撑性保障。
相较于普通车站的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来讲,该站采用的地连墙围护结构属于“升级版”,最大的作用是支护、截水、防渗等。施工环节主要由成槽、钢筋笼吊装、混凝土浇筑等步骤构成。在成槽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产生的噪声较小,适合在城市密集区域建造。
该施工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从软弱的冲积地层到密实的砂砾层等所有地基都能够使用地下连续墙工艺。同时,其较大的刚度和整体性,可以有明显效果地地提高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拥有非常良好的防渗性能。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装配式建筑成为新风口。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不少项目正在探索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像造汽车一样造车站,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
装配式建筑在建设行业内并不新鲜,但用在地铁车站上仍属少见。车站的构件在预制厂内集中生产,运输到施工现场后,按顺序拼装成型,地铁站梁、板、柱、墙100%预制装配。
“用这种建造方法,30个人3个月就能完成一座车站的拼装。”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说,与传统现浇结构车站相比,每个装配式车站实施工程人员由150人减少为30人左右,缩短工期4~6个月。
常规建造混凝土车站时,基本是现场搅拌、浇筑构件,灰尘很大。如今工厂化生产,现场没有浇筑混凝土的噪声、粉尘、震动,能减少建筑垃圾60%,对旁边的环境的影响也大幅度的降低。据了解,通过装配式方式建造的地铁站,可节省钢材约800吨、木材800立方米,碳排放量减少约20%,还能减少装修甚至免装修。
除了地下空间能装配,地铁站出入口也可以装配。来到天津市地铁10号线丽江道站A出入口,一个清新、简约的出入口呈现在眼前,该出入口是该地区首个预制装配式地铁站出入口。
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要求,天津开展了“永临结合”装配式地下连续墙设计施工一体化技术探讨研究及应用,该出入口地连墙施工实现了工厂化、标准化预制,免去了现场排筋、绑扎、合模等作业内容,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对于旁边的环境及居民生活影响也更小。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信息化技术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地铁站建设中,有效保障施工安全,提升施工效率。
广东省广州市地铁3号线东延段建设涉及专业众多、地质条件复杂、专业协同要求高,施工风险也相对偏大。建筑设计企业开发了涵盖BIM(建筑信息建模)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源管理、数据分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建造管理系统,为参建各方提供协同管理平台。
借助BIM技术对轨道、暖通、给排水、配电照明、消防和通信系统等专业进行实施工程模拟和二次深化设计,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了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的返工和整改,降低实施工程的成本,也缩短了施工周期。
施工中,建设者利用数字化技术模拟运营时期的客流和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隐患,考虑乘客的舒适性、智能化和绿色节能等因素,对车站的设计、装修进行了优化。
青岛地铁5号线建设中,面对施工现场人员较多较杂、动火作业点分布较为分散的问题,为确保现场动火作业安全,项目部全面采用数字化管理线上动火系统,提前将焊工个人基础信息、资质证件上传录入智慧工地集成平台,实时掌握项目动火作业点,将“智慧”施工、“智能化”作业运用在每一个管理细节上。
现场班组长通过扫码发起动火作业申请,在申请过程中对动火作业人员、动火点、监火人、现场安全员、监理驻地现场安全工程师等相关信息进行详细描述,提交后自动发送给相关审批人员进行审批,非常大地节省了审批时间,提高了效率。
走进江苏省无锡市地铁5号线新阳路站施工现场,一台红色“机器人”正在将底板梁柱吊起,像现代工厂流水线上的“自动拼装机”一样,精准放入预定位置。据了解,这些操作在后台电脑屏幕上能看到等比例的3D模型,整个车站的构造和施工流程都已被数字模拟。
“用机器人现场安装一个车站,可降低人力成本,减少施工带来的环境污染。”车站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数字化建地铁站是无锡市轨道交通施工借力新质生产力的有力举措。在车站建设过程中,创新研制了“预制建筑构件安装辅助用智能拼装台车”“多功能龙门吊”“360度旋转式吊具”等新装备,实现了装配式构件生产、吊运、拼装等施工全过程模拟。此外,车站在后期机电安装、装饰装修等环节也将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流程精准、施工高效。
为应对强降雨天气,天津市河西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排水养管所周密部署,迅速响应,多措并举做好防汛抢险各项工作,确保城区排水迅速、市民出行安全有序。
今年以来,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街道推进高层住宅电瓶车集中充停场所的建设和改造,开展消防安全明显问题专项整治,防范化解消防安全风险。截至目前,25个高层住宅增改建充停场所72个,新增充停设备190个,全部设置电瓶车电梯阻车系统。
山东、上海等地针对木结构古建筑的特点,将保持建筑“原真性”作为重要原则,发布技术导则指导修缮工作,举办培训活动提升修缮技艺。
江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近日答复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657号提案时表示,将从加快实施“数字住建”平台建设、完善数字化技术标准体系、发挥智能建造数字化引领作用、培养建筑业数字化人才4方面,推动全省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在20个小区试点推出了“码上办”APP,搭建起业主反映问题和物业服务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桥梁。
持续创新·服务永恒——广西玉林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数字化转型助力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