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整干净的路面、整齐停放的车辆、随处可见文明宣传标语……走进南关区园东路七号楼小区,处处都洋溢着温馨、宜居、和谐的生活氛围,更让人值得称道的是:该小区是曾经的物业弃管小区,小区居民在民康街道办事处和园东路社区的指导下,成立小区自治业主委员会,通过居民自治,成功解锁了“幸福密码”,不仅让小区的面貌焕发出新的活力,更让“环境优美、举止文明、邻里和谐、治安良好”的生活理念深入小区居民的内心。
“我们小区现在可好了,干净卫生、整洁有序,一点不比那些有物业公司的小区差。”对于小区的点滴变化,在此生活了近15年的居民李先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说,从2021年通过居民选举成立了南关区园东路七号楼业主委员会后,开启了小区自治,小区的持续变好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园东路七号楼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仅是一栋独立的开放式老楼,有6个单元90户居民,外来车辆随意进出、停放,居住环境混乱。小区自治后,业委会带领居民们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小区安装道闸和监控。但钱从哪儿来?“我们挨家挨户发征询意见表,提议有车的家庭集资。”南关区园东路七号楼业主委员会主任刘岩回忆,“有人支持,也有人冷言冷语,说我们整事,面对质疑,我们没退缩,而是耐心和居民解释,最终,80%的居民投了赞成票。”如今,道闸落下,监控运转,小区乱停车的现象消失了,小区的环境也跟着焕然一新。
为了方便管理,园东路七号楼业主委员会的成员每人都需要负责一个单元,居民们的大事小情可直接在单元群反映,委员们再找时间集中讨论解决,实现了“共建共享”。没固定的开会地点和时间,就在办公的地方、楼道口、委员家里开,甚至路上碰见了,都能开个“现场会”。这种灵活又高效的管理方式,让小事快办,难事不拖延。“我们业委会的成员都有工作,大家都是利用自己业余时间为居民们处理问题,虽然看上去有些随意,但是大家感觉这样做灵活性更好、效率更加高。”刘岩说。
居民自治不仅改善了小区的硬件环境,更激发了居民们的“主人翁”意识。曾经,没用的快递包装随手乱丢、垃圾袋扔到单元口的现象时有发生,业委会都是用行动和质朴的话语来纠正、感化——看到乱扔的垃圾,顺手捡起,再温和地提醒上一句:“咱们小区环境靠大家。”日复一日地,居民们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习惯也悄然养成了。如今,小区居民都有了文明意识,乱扔垃圾的现象不见了,楼道堆放杂物的现象消失了,甚至看到路面杂物,居民们都会主动俯身捡起。居民段女士自豪地说:“现在小区环境非常干净,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和睦了。”
东北的冬天雪又大又多,而园东路七号楼业委会的成员们“以雪为令”,每逢大雪,第一时间抄起铁锹、扫帚,带头清理积雪。渐渐地,居民们也被带动起来——70多岁的大爷拿起了扫帚、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拿着铁锹……一起加入到志愿扫雪的队伍中。“居民们在一起劳动,这中间出现了很多让人感动的瞬间,到现在大家还在津津乐道。”刘岩说。
安装车辆出入门禁系统、规范停车管理、公共区域实现监控全覆盖、组织志愿者彻底清运积存多年的建筑垃圾,拆除侵占公共空间的“三小”违建……园东路七号楼小区自治业委会成员这些年自愿上岗,志愿服务,不拿工资,广泛征集关于小区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停车位管理、出入门禁及监控摄像等多项问题的治理方案,并带领业主们自筹资金,不断宣传小区“携手共建”理念。
在业委会带头、业主们热情参加下,经过四年的努力,园东路七号楼小区环境得到了全面提升。如今,走进小区,整洁的道路、友善的邻里、自觉的秩序,无不诉说着一个道理:只要人心齐,老小区也能焕发新活力!“我们想让我们的小院变得更好,小区墙上的四句话代表了我们的目标:环境优美、举止文明、邻里和谐、治安良好,这也是我们正在努力达成的。”刘岩说。
为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更符合基层实际,更好地服务群众生产生活,长春市正式开通“长春文明眼”网上监督平台,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不文明现象(行为),可通过“文明眼”进行反映,如果遇见文明现象(行为),也可通过“文明眼”进行表扬。
征集内容:凡长春市区内(不包括榆树、农安、德惠、公主岭)涉及到的不文明现象(行为)都可以报料。同时,如果身边有文明现象(行为)也能够直接进行报料。
参与方式:市民发现不文明现象(行为)/文明现象(行为)后,拍下图片或视频,标明所在城区和详细地点,附上100字左右的文字说明、姓名和手机号(方便工作人员核实解决),上传到微信公众号或者邮箱即可。
例如:文明眼+张三+手机号+垃圾分类+××区+××街与××路交会+100字文字说明+拍摄图片或是视频。